中国翻譯Gai pu, 1988 |
Dentro del libro
Resultados 1-3 de 89
Página 42
... 认为赵译更好,因为第一,许译标题漏了“悯”字,我却认为这首诗原名《古风》, “悯”字并不一定要出现在标题里,而是应该体现在诗句中。第二,评者认为 we 和 our 用得不对, “因为诗人本人不是农民”。我却认为诗中的“我”可以指诗人自己,也可以是诗人代替农民说话 ...
... 认为赵译更好,因为第一,许译标题漏了“悯”字,我却认为这首诗原名《古风》, “悯”字并不一定要出现在标题里,而是应该体现在诗句中。第二,评者认为 we 和 our 用得不对, “因为诗人本人不是农民”。我却认为诗中的“我”可以指诗人自己,也可以是诗人代替农民说话 ...
Página 4
... 认为古典的作品,恐不能担当此任,所以不妨从缓翻译。7 当时,茅盾也发表文章,赞同郑振铎的意见,对郭沫若的唯美主义倾向作了批评。现在看来,郑振铎的有关理论以及这一场辩论,对于端正我国现代翻译事业的方向,使翻译工作更好地为新文学的建设服务,无疑是起了 ...
... 认为古典的作品,恐不能担当此任,所以不妨从缓翻译。7 当时,茅盾也发表文章,赞同郑振铎的意见,对郭沫若的唯美主义倾向作了批评。现在看来,郑振铎的有关理论以及这一场辩论,对于端正我国现代翻译事业的方向,使翻译工作更好地为新文学的建设服务,无疑是起了 ...
Página 5
... 认为“是不必提及的” ,这当然并不是意味着他认为不必“雅” ,而是认为这不应当是译者首先考虑的问题。他批评“吧氏的'雅”往往是牺牲'信”以得之的” ,不足为训。关于“直译”与“达”、“雅”的关系,他认为: “直译的文章,只要不是'不通”的中文,仍然是'达”。假如将原文 ...
... 认为“是不必提及的” ,这当然并不是意味着他认为不必“雅” ,而是认为这不应当是译者首先考虑的问题。他批评“吧氏的'雅”往往是牺牲'信”以得之的” ,不足为训。关于“直译”与“达”、“雅”的关系,他认为: “直译的文章,只要不是'不通”的中文,仍然是'达”。假如将原文 ...